中新社70年 | 从47个开始,走向新闻方阵最前排******
2022年是中国新闻社成立70周年。1952年,新中国刚诞生3年,百废待兴,共和国缔造者们在此时创建了中国新闻社。
70年无一日中断发稿
筹备成立中国新闻社,从提出动议到正式成立,历时将近一年。
1951年10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廖承志最初提出动议;
1952年5月,中央有关部门开会研究这一议题并做出决定;
9月14日,员工队伍初步组建完成;
10月1日,开始对外播发新闻,至今70年无一日中断发稿。
创建中国新闻社是为了开展海外华侨服务,具体地说,是为了向华侨报刊提供新闻服务。当时海外华侨约1200万,散居在五大洲,其中绝大多数旅居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北美和欧洲。
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诞生开始,华文报刊生生灭灭。到20世纪末,大约出现过数千种规模不等的华文报刊。
1949年出版的海外华文报纸有97家,其中印度尼西亚28家,缅甸6家,印度2家,泰国7家,越南10家,菲律宾4家,美国12家(日报9家、周报3家),加拿大4家,夏威夷2家,古巴3家,英国2家,非洲2家。
由于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广大侨民寄人篱下,自叹是“海外孤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海外孤儿有了娘”。
从47个开始
廖承志最初提出设立中国新闻社的动议,并负责中国新闻社的具体筹备工作。作为革命家的廖承志,多才多艺,是党内优秀的宣传家,有丰富的新闻工作实践经验,是延安时期新华社创始人之一,十分熟悉通讯社的组织架构和运作。
1952年9月14日,是中国新闻社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也可以认为是中国新闻社诞生的纪念日。这一天,44岁的廖承志风华正茂,他来到北新桥三条一号“海棠院”,出席建立中国新闻社的筹备会议并发表讲话。
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中国新闻社的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共有47人,因此廖承志这篇讲话被命名为《从47个开始》。他说:“现在,你们有47个人,这在开头已经不算太少了。新华社起家的时候,才5个人嘛!”
怎样办好中国新闻社?廖承志在讲话中发出“打破关门主义,反对教条主义”的号召。他特别强调,报道要“群众化一些”,调子要低一些。
最初播发口语记录新闻
中国新闻社是通讯社,服务对象是海外报纸。当时的发稿手段是通过电台广播记录新闻方式向用户提供新闻稿,报纸编辑记录下来选用。1952年9月22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帮助下,中国新闻社使用“中国新闻广播电台”呼号,以普通话记录新闻形式向国外试播记录新闻稿。
1952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新闻社理事会成员33人名单和电台播音时间、频率的消息。
当年10月1日,“中国新闻广播电台”正式播音。这天播发的新闻共有10多篇,约10000字。中国新闻社成立后的第一篇广播新闻稿是:《首都纪念国庆节举行隆重阅兵式》。
当时每天发稿一半用记录新闻播出,一半用文字印发。开始,记录新闻和文字稿单独印制发行,后来合印为《中国新闻》新闻稿发行。记录新闻是时效性强的报道,文字稿属于通讯和特约稿件。
“中国新闻广播电台”播发口语记录新闻,向香港、雅加达、吉隆坡、加尔各答、仰光、西贡、檀香山和墨尔本八个定点地区广播。三天后,即10月4日起,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和香港华文报刊陆续刊登中国新闻社播发的新闻。
调集众多海外华侨报人
1952年12月,中国新闻社正式组成领导班子,确定中新社组织领导人和组织机构:理事会和社务合一制,社长为理事会召集人。首任社长是金仲华。
中国新闻社成立不久,相继调来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同志、老新闻工作者;调来一批海外华侨报人,有的做过海外华文报刊的主笔、总主笔,有的做过海外华文报刊的社论撰稿人。一家传媒机构调集如此众多的海外华侨报人,这在新中国传媒发展史上是相当独特的历史现象。
他们熟悉海外华侨的心态,具有丰富的华文报刊工作经验,坚持贯彻“爱国主义”报道方针,在实践中形成中新社独特的报道风格,为“中新风格”的形成做出了历史贡献,值得一代又一代中新社人珍惜与传扬。
70年来,中国新闻社和伟大的祖国一起进步成长,期间经过几次再创业,已经成为在海外华人社会、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新闻文化机构。
70年来,中新社人始终不忘中央建立中新社的初衷,不忘廖承志对中新社的定位要求,创造出在新闻界独树一帜的“中新风格”,走向了新闻方阵的最前排,并伴随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在漫长岁月的不同时期,中国新闻社一直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作者:郭招金(中新社原社长)
北京冬奥会开幕一年了,大伙儿最近都忙啥呢?****** 去年的今天 北京冬奥会在鸟巢开幕 那场面是相当大 比赛是相当精彩 ![]()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眨眼间一年过去了 参加冬奥会的大家伙儿 最近在忙啥呢? ![]() 北半球正值冬天 雪上项目新赛季开始了 谷爱凌又开始收割金牌了 这一年里 爱凌妹子学习和生活丰富多彩 竞技水平也依旧是杠杠的 虽然前两天受了点小伤 但优秀的人就是干啥都优秀 ![]() 前些天的兔年春晚 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出现 武大靖、徐梦桃、高亭宇 参与了开场表演 ![]() 冬奥冠军一出场就是不一样 感觉空气都变得金灿灿的 新一年肯定财源滚滚 (此处重点抄送领导) ![]() ![]() 花滑届的传说羽生结弦 虽然告别了竞技赛场 却依旧在冰上带给人们花滑作品 ![]() 看了羽生结弦的表演我深有感触 像他这样的人征服冰场 像我这样的人驯服四肢 甚至还驯服未遂 ![]() ![]() 北京冬奥会的明星可不只有运动员 冰墩墩也是妥妥的顶级流量 卡塔尔世界杯期间 冰墩墩还被带去和拉伊卜交了个朋友 幸亏卡塔尔是冬天办赛 要不我们墩墩还不得化了 ![]() ![]() 最近冰墩墩还有了个“新皮肤” ——兔年特别版“兔墩墩” 可爱+可爱=可可爱爱 这谁能拒绝得了? ![]() 而冰墩墩的好朋友雪容融 2022年底正式宣布下线了 这让人有点淡淡的伤感 大家会记得 雪容融在上个冬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我的手机里面 也会一直存着“小灯笼精”的表情包 ![]() 前几天,我去了一趟“冰丝带” 国家速滑馆内部依旧美丽 “速度最快的冰”上虽然没有职业选手 却多了一群学滑冰的孩子们 现在小孩运动细胞都这么强吗 怎么跟我当年上冰就摔一点不一样 都滑得可顺溜了 ![]() 为比赛建设的冬奥场馆们 如今被利用起来服务大众 高亭宇夺冠的冰场我能滑一滑 谷爱凌夺冠的大跳台是不是也跳一跳? 呃,这个还是有点危险 ![]() 参与参与群众娱乐项目就行了 重要的是那个心情 北京冬奥会留下的冬奥遗产颇多 这一年当中咱中国人也没闲着 一直想方设法利用起来 效果也都很好 这不鸟巢就整出了创新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都在鸟巢举办 当时为了保暖座椅都有椅套 一年以后 这些椅套中一部分被改成了包包 现在在网上就可以买到 ![]() 拎这个包包出门 别人问起来 你就说这包参加过北京冬奥会 是开闭幕式的重要演员 ![]() 这样看来,这一年大家都红红火火 而对北京冬奥会进行一线报道的我 当时给自己定了几个目标 一是勤加锻炼 这个似乎、也许、勉强算实现了 ![]() 二是学会滑冰滑雪 这个……呃……先不提了 就把它顺延成今年的目标吧 没准在哪块冰上就能偶遇我 认准那个最手忙脚乱的 多半就是我 无论如何 咱们一起多多参与冰雪运动吧 (记者:王昊 绘图:李伊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