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E(京东方)位列2022 IFI专利授权排行榜全球第11位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光明网讯(记者王一涵)1月10日,全球知名专利服务机构IFI Claims发布的2022年度统计报告显示,BOE(京东方)以2195件专利授权量位列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全球第11位,连续第五年跻身全球TOP20,成为为数不多上榜的中国企业之一。据了解,IFI Claims成立于1955年,是历史悠久的权威专利服务机构,其每年公布的美国授权专利排名榜单在业内具有很高影响力。尽管2022年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与挑战,BOE(京东方)的专利授权量依旧超过了2021年,这一亮眼表现不仅充分展现了其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与行业技术领导力,也彰显出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及全球影响力正在加速崛起,释放出中国式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BOE(京东方)副总裁、技术与知识产权管理中心负责人李新国表示,2023年即将迎来BOE(京东方)创立30周年的重要时刻,自创立以来,BOE(京东方)始终秉持“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理念,无论企业经营情况如何,我们始终坚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高达124亿元。目前BOE(京东方)已建立完善的专利管理体系,聚焦高价值专利布局,并持续开展基础技术与前沿技术研发,着力构建确保企业未来30年持续领先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自身并引领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BOE(京东方)已全面建成规模庞大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了“1+1+3”技术创新平台,包含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创新总部,及北京、成都、合肥3个创新分中心,并通过17条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及4座智能制造工厂所形成的庞大的产品平台,持续推动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与落地。BOE(京东方)还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顶尖高校、知名企业、生态链合作伙伴广泛合作,围绕技术、产品、市场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协同开发,推动科技创新要素高效聚合,积极构建开放融合的产业创新生态。BOE(京东方)即将迈入创立30周年的崭新征程,作为行业引领性科技企业将继续秉持“屏之物联”发展战略,深潜“屏联万物”的蓝海之中。全面加速构建“Powered by BOE”产业创新协作与创新生态,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为创新发展与价值跃迁的关键引擎。
一折保时捷,误会如何解?******
错标超低价保时捷下单后须交付吗?近日,某地一家保时捷中心上线一辆轿车,标价12.4万元,引发大量消费者订购。截至当天晚上,该销售链接共有近600个预订单。随后,保时捷下架了这辆车并退回消费者订金。此事引发社会热议,有不少网友评论称,按照诚信原则,商家既然提供了链接且客户下单了,那么就应该交付。(2月2日《法治日报》)
平均售价100多万的豪华车,一折出售,优惠力度之大,也难怪让人心动。然而,除了心动外,可能更多的是疑惑。相信那些下单了的客户也会抱有疑问,“标价远低于实际价值,这可能吗?”当然,或许有更多人的心里会出现另一个声音,“万一这是真的呢?”于是乎,争执就由此产生了。
近年来,网络平台卖家错标商品价格、出现“乌龙”订单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纠纷不断。人们争论的焦点,往往在于其“重大误解”的认定上。
何为“重大误解”?按字面意思,可以简单理解为双方信息存在误差,而且其中一方会因为误差造成出现重大损失。实际上,按照我国民法典对重大误解制度的相关规定,如果确实是商家无心之失或技术故障,导致出现极不公平的“乌龙”订单,商家可以重大误解为由撤销合同。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对“重大误解”的解释,一般是由商家“自证”,而消费者却难以考证,这就让消费者在天然上处于信息弱势一方。当误解情形不明显,或存在商家刻意引流的情况下,重大误解制度更有可能成为某些商家暗箱操作的“遮羞布”,这就与其设立的初衷事与愿违了。
其实,按照公平与诚信的交易原则,若出现重大差错而导致重大误解,就如本次的“一折保时捷”,商家为避免重大损失而行使撤销权,这无可厚非。但误会不会自动解除,需要商家拿出真诚实意,主动向消费者寻求谅解、协商解决,造成消费者的信赖受损也应有相应的补偿。而任何私下强制解除合同的行为,不仅有可能加深误解,而且也不合法律程序,有可能背上新官司。
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商家恶意引流、肆意操纵标价的行为,要敢于维权。当然,捡漏之心,人皆有之,但一个诚信友善的消费者,也不应拿别人的错误来“奖励”自己。 (陈文杰)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